于逆党谋乱之秋,烛照幽微,斩杀花氏叛众,勘破谋逆奸图,使社稷转危为安,黎庶免遭荼毒,厥功甚伟。
朕嘉其忠勇,特加擢拔。
着即迁升正五品户部金部司郎中,掌天下财赋计度,以展经纶之能。
其籍没花氏叛逆田产财货,即刻解赴东京,充盈内帑,以佐军国之需。
王爱卿当益矢忠贞,恪遵职守,砥砺廉隅,勤修庶政。
冀尔承流宣化,共襄盛治,上答朕眷遇之隆,下副苍生仰望之重。
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
钦此!
李公公用抑扬顿挫的音调宣读完毕后,王文尧依旧跪在地上,扯着嗓子饱含着激动与感恩之情高呼道:
“臣,王文尧,谢主隆恩!”
随后,他小心翼翼地站起身,躬着半个虾米身子,双手微微颤抖着,恭谨地从李公公手中接过圣旨,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、最神圣的宝物,接着又连忙递给一旁同样满脸恭敬的管家。
之后,王文尧满脸堆笑,语气里带着十足的讨好:
“中贵,您这一路奔波,实在是太辛苦了。
下官特意在后院安排了接风酒宴,还请中贵移步,略表下官的一点心意。”
李公公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,微微点了点头,算是应允了王文尧所求之事,那神态就好像是对王文尧的一种恩赐一样。
王文尧见李公公答应了自己的请求,于是恭恭敬敬地在前面引路,将李公公引入后院的客厅。
一进客厅,一张摆满了山珍海味的大圆桌便映入眼帘,热气腾腾的菜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,可李公公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,脸上并没有太多惊喜的神色,似乎这些珍馐美味在他眼里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吃食而已。
王文尧极为客气地伸手示意李公公坐上主位,等李公公坐下后,他才小心翼翼地在一旁陪着坐下,接着挥手屏退左右侍从。
等四周无人了,他微微凑近李公公,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,说道:
“中贵远道而来,舟车劳顿,实在是辛苦至极!
下官先敬中贵一杯,聊表心中敬意。”
说着,急忙端起酒杯,双手高高举起,向李公公敬酒。
李公公斜着眼睛瞟了王文尧一眼,没有说话,慢悠悠地端起酒杯,轻轻抿了一小口,随后又慢悠悠地放下酒杯,一举一动中都尽显傲慢与敷衍。
王文尧见状,心里清楚现在说什么也是枉然,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,才能讨好这位“中贵”。
于是,他连忙起身,走到一旁,费力地把一个用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盒子抱了过来。
重新坐回座位后,他对着李公公满脸堆笑地说:
“中贵,下官听闻您在京里的时候就喜爱吃鱼,这是下官特意为您准备的些许青州特产‘大黄鱼’,还请中贵笑纳。”
说着,轻轻地将木盒放置在桌上,缓缓朝着李公公身边推去,眼神里满是期待与讨好。
李公公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,瞧了一眼木盒的大小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这才笑着对王文尧说道:
“王通判太客气了,咱家在此先恭喜王通判获官家看重,擢升为金部司郎中。
日后在东京,少不了要与王通判,不,王郎中多多亲近。”
说完,端起面前的酒杯,朝着王文尧一饮而尽,那姿态仿佛在告诉王文尧,这时候才是对他的认可。
王文尧见此,心中一喜,连忙再度举起自己的酒杯,一仰脖子将杯中的酒水喝得一滴不剩,喝完还亮了亮杯底,以表诚意。
李公公看着王文尧的举动,满意地点了点头,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,还亲昵地拍了拍王文尧的肩膀,说道:
“王郎中果然爽快,咱家最喜欢与王郎中这样又懂事又懂礼节的人结交朋友。
王郎中回了东京,坐上这‘大宋财神爷’的位置后,可莫要忘了咱家这个穷朋友啊!
虽说咱家不是健全人,但是咱家的朋友多啊!
以后王郎中在东京,有什么需要咱家出手帮忙的,尽管向咱家开口。”
说罢,那模样仿佛两人已经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了,而这一切的转变,不过是因为那盒“大黄鱼”的功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