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宝十四年,十一月二十七日,潼关,申时。
血染关前,杀声震野。
燕军三十万,自山谷涌出,层层推压,黑云压城;唐军十万,坚守关隘,誓不后退一步。
城墙上,郭子仪披甲立阵,沉稳如山。李光弼、高适分左右翼死守。赵灵儿升起女娲结界,稳固防线,寸步不让。
战场中央——
天陨出手了。
身披黑袍,掌控雷火,他仰天发出一声冷笑:
“杨戬、哪吒、孙悟空,你三人再强,也敌不过大道崩裂!”
一掌击空,天雷雷动,数道电柱轰然落下!
杨戬三尖两刃刀抵御正面攻击,哪吒火尖枪旋转化出火盾,孙悟空金箍棒横扫苍穹。
三神将围剿天陨,连环招式绵密如织!
——却始终难破天陨周身的幽冥护体神光!
“区区神将,不过尔尔。”天陨冷哼,再度反击!
电火风雷汇聚掌中,他低喝一声:
“——幽冥雷劫·绝杀式!”
就在此时——
战场一侧,一道白影冲入敌阵!
剑光如虹,衣袍如雪,风中之人,正是李白。
“——青莲剑起,天地三分。”
“斐旻,弟子今承你志。”
他左手太白剑,右手虚指成诀,一式一式,皆非章法,却自成法理。
斐旻之“九天剑法”,李白将其重塑、重构,融入青莲之气与越女之魂,化为“太白剑法”第二境。
这一刻,他便是战场中,真正的不败剑影!
所过之处,燕军血雨如飘;百步之内,无人敢前!
李光弼高声怒吼:
“——剑圣李白在前,何人后退一步!?”
“为大唐杀敌!”
唐军士气大振,如猛虎出山!
日落时分,天陨依然不倒。哪吒身受重伤,孙悟空披血咆哮,杨戬眼中寒意暴涨。
而天陨终于止步,吐息微乱,眼神依旧森冷:
“今日不过是第一步,来日你们谁也挡不住我。”
安禄山大营内见状,便下令:
“——鸣金收兵!”
“明日再战!”
战鼓停,暮色沉,战场寂静无声。
李白缓步归营,太白剑已染红。他仰头望天,轻声一叹:
“剑尚未停,国未可安。”
而此时,万里之外的长安大明宫。
深夜,大殿内烛火仍亮。
李隆基坐于龙案之后,披着厚袍,翻阅军报,眼中布满血丝。几天未眠,他却不肯停笔。
高力士走近,低声劝道:
“陛下,歇息吧。”
李隆基头也不抬,沉声道:
“朕贪图享乐多年,如今怎敢再歇?”
“安禄山之乱,起于朕手。张九龄多次进谏,朕却听信奸臣,如今江山动荡,百姓涂炭。”
“朕若不清醒,又有何面目面对太宗与先皇?”
高力士轻声应是,却悄悄吩咐宫人熬了汤药。
李隆基翻过一页奏折,喃喃自语:
“等这乱平了,朕要亲巡江南,要废苛捐杂税,要整顿吏治,要让百姓吃上饭。”
“这是……朕欠他们的。”
而在内阁,一盏灯彻夜未灭。
张九龄端坐中庭,颜真卿、王维、杜甫、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等人依次而坐,列阵议政。
“潼关之战,牵动全局,若再陷,则长安危矣。”张九龄道。
颜真卿肃然:“陛下已振作,前方诸将尽忠,我等必当后援有力。”
杜甫捧着卷宗,眉头紧蹙:“孟浩然大人今日未至。”
众人一愣。
王维起身,低声道:
“……孟老他……走了。”
全阁静寂。
张九龄低首闭目,轻声道:“他是我的老友,亦是大唐的一盏诗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