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兹甫,子姓宋氏,春秋时期宋国第20位国君,春秋五霸之一,宋桓公嫡子,宋成公之父,在位14年。
齐桓公死后,齐国发生内乱,宋襄公率领卫国、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,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,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。
宋襄公雄心勃勃,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,与楚国争霸,一度为楚国所拘,后来他讨伐郑国,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。
楚兵强大,宋襄公讲究“仁义”,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,结果大败受伤,次年伤重而死,后葬于襄陵
“非也,非也!”
听到郭嘉的询问,高岱轻轻摇头。
“那孔文是何意呢?”张幕忽然插进来问道。
孔文是高岱表字。
“胜者为王,败者为寇!”高岱缓缓说道。
张幕眼睛大亮。
“世人常认为诡诈高于仁义,可吾却不这么觉得。”
“吾觉得,是曹刿赢了战争,而宋襄公输了战斗,惨让人这么认为。”
高岱看着张幕,见其目露赞许,便继续说道“世人看重的其实是结果,而不是过程。”
“不论是仁道还是诡道,只要能助将军做成事业,便是好道!”
“哈哈哈,说得好!”
张幕对高岱的说法大为赞叹。
不管黑猫白猫,能抓住老鼠才是好猫啊。
“孔文,可愿助我成就一番事业?”张幕直接发出邀请。
“孔文,拜见主公!”高岱站起来,恭敬作揖,重重拜下。
张幕堂堂杨州刺史安南将军亲自来此,目的在明显不过。
而如此明主,他自然不会拒绝。
“好,那边请孔文便先担任会稽郡丞,行太守之事,只管政事!”
“等做出成绩,在正式升任。”
“至于军事,吾会让凌操为都尉协同。”
对于高岱的同意,张幕并不意味。
这是一个有能力,也有抱负之人。
高岱是高彪之子,曾举孝廉,并非会稽郡人,而是吴郡人,因为得罪都尉许贡才会到余姚隐居。
历史上孙策攻下江都后,曾让时任会稽郡丞的陆昭去请他,愿意虚心等待,但是这江东小霸王听说高岱精通《左传》,还刻意先玩读了一番,想跟到时候跟高岱谈论一番。
其实孙策和高岱有一个共同敌人,也就是许贡,原本可以一拍即合。
但许贡门下有人想要为其报仇,在刺杀之前不断抹黑孙策。
那人隐藏的衡水,故意对孙策说:“高岱认为您英武有余,文采不足,您跟他讲《左传》,他如果回答说不懂,便是他瞧不起您了!”
说完这话,那人又对高岱说:“孙策为人,最不喜别人超过自己。他如果问你《左传》的事,你就说不知道,这才合他的意。”
“如果跟他讲论辩难,可就危险了!”
高岱对孙策只有一套观察,也认为后者年轻气盛,好胜心强,不够稳住,于是相信了这个人的说法。
结果孙策和高岱见面,孙策自然而然说起《左传》,而高岱确实连连回答不知道,甚至还说自己不懂得。
孙策想到那人的话,以为高岱依恃才能轻慢自己,十分生气,便将起给关押起来。
其实只要让孙策冷静一下,这件事便能过去,其麾下二张和周瑜还有吴国太都会劝,他不会做蠢事。
可那小人暗戳戳将事情搞大,使得高岱那些知交,还有许多仰慕其文采的人到太守府前露天静坐,只请孙策他人。
孙策登上高楼往下看,能看见数里只地都坐满了请愿的人。
而这些人,可都是文人啊。
孙策于是愈发厌恶高岱,便将之杀了。
这也使得孙策在文臣心中地位更加不稳,也是孙权上位后能轻松西清楚他影响的原因。
而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,高岱是真有的有才,否则不会被许贡嫉妒和忌惮,更不会让这么多人硬刚孙策也要相助。
同时高岱对于出仕并不抵触,否则不会想要让孙策宽心,结果中计。
这是一个个大才,考虑能力和声望,足够担任会稽太守,更别说他正好其在余姚隐居多年,对会稽很了解,而户籍根基是在吴郡。
“多谢主公!”
对于张幕的任命,高岱完全没有意见。
他曾经被举孝廉,其实可以出任一地县长甚至县令,但因为许贡而不能实现,反而背井离乡到余姚隐居。
如今听说张幕除掉许贡,他心中感激也十分敬佩。
一步登天成为郡丞,他已经十分感动,更别说张幕让他暂代太守之事,只要做好了便能转正。